肾小管坏死是一种由缺血、中毒或感染等因素引发的急性肾脏损伤,核心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导致少尿、电解质紊乱及尿毒症等严重后果。其典型症状包括尿量骤减、水肿、高血压,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肾衰竭。
-
病因与诱因
- 缺血性损伤:休克、大出血或严重脱水导致肾脏供血不足。
- 肾毒性物质:如抗生素(如万古霉素)、非甾体抗炎药或重金属直接损伤肾小管。
- 感染或免疫疾病:细菌感染或红斑狼疮等引发炎症反应。
-
典型症状
- 少尿或无尿(24小时尿量<400ml),伴随血尿、蛋白尿。
- 全身并发症:水肿、高血压、酸中毒及高血钾(可引发心律失常)。
- 晚期表现:贫血、骨代谢异常及尿毒症症状(恶心、呕吐)。
-
诊断与治疗
- 关键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检测、尿液分析及肾脏超声,必要时需肾活检。
- 治疗原则:停用肾毒性药物、补液纠正缺血,重症需透析支持。
提示:避免滥用药物、及时处理脱水和感染是预防关键,出现持续少尿或水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