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归属问题涉及地理概念和历史法理两个维度,需结合具体定义和历史背景综合分析:
一、南海的地理范围
南海是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北接中国大陆,南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邻马来半岛,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边缘海。
二、南海的领土划分
-
领海范围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宽度为12海里(约37公里)。中国对东沙、南沙、西沙、中沙四大群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些区域属于中国领海。
-
专属经济区(EEZ)
中国对东沙、南沙、西沙、中沙四大群岛200海里(约609公里)海域拥有专属经济权,可进行资源开发。该区域不属于领海,但中国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
大陆架
中国对南海大陆架(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也拥有主权权利,但大陆架面积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提及。
三、南海与公海的关系
南海整体属于公海范畴,但中国通过历史文献和现代管理措施,对部分区域拥有实际管辖权。例如,南海诸岛的历史归属可追溯至秦朝,清朝时期已纳入中国版图。
四、争议区域的处理原则
中国与菲律宾等国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东沙、南沙等210平方公里的领海范围内。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争议,并主张“谁先占领,谁拥有主权”的历史法则。
总结
南海并非完全属于中国内海或领海,而是由领海、专属经济区及公海三部分组成。中国对东沙、南沙等岛礁拥有明确主权,对广阔海域享有专属经济权,同时南海整体为公海。当前争议区域的主权归属仍需通过外交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