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又称心率过缓,是指一个人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以下是关于心动过缓的一些详细解释:
-
类型
- 生理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年轻人和运动员,在睡眠期间或体力活动后,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可能降至每分钟50至60次。这种心动过缓通常是无害的,不需要特殊治疗。
- 病理性心动过缓:可能由多种心脏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
症状
- 常见症状: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心悸、胸闷、晕厥(或近乎晕厥)等。
- 严重症状:在极少数情况下,心动过缓可能导致心搏骤停,这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情况,可能导致死亡。
-
诊断
- 主要通过心电图(ECG)检查来诊断。心电图将显示缓慢的心率,并有助于确定心动过缓的类型(窦性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
-
治疗
-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心动过缓,如由药物引起的,可能需要停用或更换药物。
- 手术治疗:在严重或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心率。
- 其他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原发疾病等。
心动过缓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心律失常类型。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有助于预防心动过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