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为每分钟 60 次以下),它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 心脏疾病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一种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疾病,可导致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异常,从而引起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
-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当发生二度 Ⅱ 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电信号不能正常传导至心室,导致心室率减慢,出现心动过缓。患者可能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等。
-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变可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动过缓。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
- 全身性疾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心脏功能也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心动过缓。患者常伴有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便秘等症状。
-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过高会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抑制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导致心动过缓。严重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可能有肌肉无力、麻木、心律失常等表现。
- 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升高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动过缓,同时可伴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
- 其他因素
-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心率减慢,可能伴有低血压、头晕等症状。
- 运动员心脏:长期从事高强度耐力运动的运动员,心脏功能较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为满足身体需求,心率会相对较慢,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心动过缓,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
-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可抑制心脏的活动,导致心动过缓。常见于睡眠状态、吞咽、咳嗽等生理情况,或患有胃肠道疾病等病理状态时。一般为暂时性心动过缓,可自行恢复。
心动过缓的原因较为复杂,仅凭心动过缓这一症状不能明确诊断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心动过缓并伴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