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脊髓压迫症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肢体无力或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大小便失禁)。这些症状因压迫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早期识别对避免不可逆损伤至关重要。
疼痛是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常集中于脊柱受压区域(如颈部或腰部),呈放射性疼痛,可能伴随咳嗽、打喷嚏加重,夜间尤为明显。部分老年人因合并骨质疏松或退行性病变,可能误以为疼痛由关节炎引起,导致延误诊治。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僵硬、行走不稳或精细动作困难**。脊髓胸段受压时,下肢无力感显著,甚至出现痉挛性瘫痪;颈椎受压则可能影响上肢活动,如握力下降、持物不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从扶行发展到完全依赖轮椅。
感觉异常包括受压平面以下的麻木、针刺感或温度觉减退**。典型表现为“袜套样”或“束带样”感觉障碍,例如胸椎受压者常主诉胸部束带紧箍感,腰椎受压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蔓延至会阴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触觉辨别力下降,如无法感知衣物摩擦或轻触刺激。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多见于中晚期患者,表现为尿潴留、便秘或失禁,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此类症状常提示脊髓压迫已累及圆锥或马尾神经,需紧急干预。部分患者伴随皮肤干燥、出汗异常或体位性低血压,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若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疼痛与运动功能进行性恶化并存时,需高度警惕脊髓压迫症,尽早就医完善MRI等检查。及时解除压迫(如手术或放疗)可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日常需注意避免跌倒、搬运重物等诱发脊髓损伤的高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