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保护区体系由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级保护区组成,覆盖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段,形成保护网络。截至2024年,全流域已建立7个江豚自然保护区,具体如下:
一、国家级保护区
-
石首天鹅洲保护区
位于湖南省石首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江豚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
洪湖新螺段保护区
湖北省洪湖市管辖,地处长江中游,为江豚提供繁殖和越冬的理想环境。
-
安徽铜陵保护区
安徽省铜陵市设立,涵盖长江干流及支流,是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二、省级保护区
-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
位于江西省,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淡水湖,为江豚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
江苏镇江保护区
覆盖长江干流,面积57.3平方公里,是长江下游少有的未被开辟为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
-
湖南岳阳洞庭湖保护区
与江苏镇江保护区相邻,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曾获农业部专项拨款支持。
-
安徽安庆保护区
覆盖长江干流及支流,2017年新增为省级保护区,为江豚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三、市级保护区
-
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设立,覆盖洞庭湖部分区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
-
南京豚类自然保护区
2014年建立,涵盖南京长江大桥至长江新济洲区域,2018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
四、其他相关说明
-
迁地保护区 :如安徽铜陵、江苏镇江等地的迁地保护中心,用于人工繁育和科研监测。
-
保护成效 :部分区域(如镇江)通过禁渔、生态修复等措施,江豚种群数量有所增长。
以上保护区通过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和社区参与等多措并举,共同构建长江江豚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