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是伤寒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发肠道溃疡坏死导致穿孔,多发于病程第2-3周,典型表现为突发右下腹剧痛、腹膜炎体征及休克症状,死亡率高达20%-30%,需紧急手术治疗。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伤寒穿孔源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细菌侵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引发溃疡,严重时穿透肠壁。过早进食坚硬食物或误用泻剂可能诱发穿孔,常见于伤寒症状缓解期。
2. 典型症状
- 穿孔前兆:持续高热、腹胀、腹泻或便秘、表情淡漠、皮肤玫瑰疹。
- 穿孔表现:突发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心慌;随后短暂缓解(休克期),继而体温骤升,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
3. 诊断要点
结合伤寒病史与急腹症体征,通过腹部X线(膈下游离气体)、血培养或肥达试验确诊,需与阑尾炎、胆囊炎穿孔鉴别。
4. 治疗与预后
手术是唯一有效方法,包括穿孔缝合或结肠造瘘,术后需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即使及时手术,因患者体质虚弱,死亡率仍较高,强调早期识别与干预。
肠伤寒穿孔病情凶险,伤寒患者若出现腹痛加剧或腹膜炎体征,需立即就医。预防关键在于规范治疗伤寒病,避免饮食不当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