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如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等),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进而引发黏膜损伤和出血。常见病因包括:
-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是最常见原因,其他如门静脉血栓、肝前性或肝后性病变也可导致。
- 胃黏膜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影响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排出。
- 防御机制削弱:胃黏膜黏液屏障和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减弱,易受损伤。
2. 症状表现
- 轻度患者:可能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隐痛、烧心、腹胀、食欲减退等。
- 重度患者:常见呕血(少量或大量)、黑便,甚至失血性贫血、休克。部分患者可能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等。
- 并发症:包括缺铁性贫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
3. 诊断方法
- 内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观察到胃黏膜红斑、马赛克征、散在红点或出血点。
- 影像学检查:超声内镜、CT增强等可辅助评估门静脉压力及胃壁结构。
-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测贫血程度,粪便隐血试验判断消化道出血。
4.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
- 血管活性药物(如奥曲肽、生长抑素):收缩内脏血管,控制急性出血。
- 内镜治疗:氩离子凝固术(APC)、硬化剂注射等可止血。
- 手术治疗: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药物无效者。
- 肝移植: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可考虑。
5.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戒酒、控制乙肝/丙肝感染、减少高脂饮食。
- 定期监测:肝硬化患者需定期检查胃镜,早期发现病变。
- 饮食调整:避免粗糙、辛辣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总结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需通过内镜确诊。治疗需结合药物、内镜及手术,同时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如肝硬化)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