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前干预
若妊娠前已发现动脉导管未闭且口径较大,建议在妊娠前通过手术结扎或介入封堵治疗,以降低妊娠期风险。 -
妊娠期药物治疗
- 心力衰竭控制:出现心衰症状时,可短期使用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等强心药物,但需严格监测剂量和毒性反应。
- 贫血预防:孕20周后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预防贫血加重心脏负担。
- 感染预防:术前/术后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
-
分娩方式选择
- 若动脉导管粗大、合并妊娠高血压或胎位异常,建议妊娠37周或胎儿成熟时选择性剖宫产,以减少分娩期心脏负荷。
- 心功能良好者可尝试顺产,但需密切监测;心功能恶化时需紧急剖宫产。
-
特殊情况处理
- 孕早期发现严重肺动脉高压:若存在右向左分流,需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 孕晚期紧急情况:如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放宽剖宫产指征。
-
介入与手术的局限性
妊娠期一般避免介入或开胸手术,因X线辐射可能危害胎儿,且手术风险较高。仅当内科治疗无效、母体生命受威胁时,才考虑手术干预。
总结:治疗需个体化,轻症可保守观察,重症需多学科协作管理。建议妊娠前充分评估心脏状况,孕期密切监测,分娩时选择最安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