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脒中毒的病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中毒途径
杀虫脒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 皮肤接触:喷洒杀虫脒时未穿戴防护衣物,或因包装破损导致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杀虫脒。
- 呼吸道吸入:在喷洒过程中,未佩戴口罩,吸入杀虫脒的雾滴。
- 误服:误食或故意服用杀虫脒原液,如25%的杀虫脒溶液,极易引发急性中毒。
2. 中毒机制
杀虫脒进入人体后,通过其化学性质引发多种病理生理反应,主要包括:
-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杀虫脒的代谢产物及杂质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
- 单胺氧化酶抑制:杀虫脒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脑内5-羟色胺浓度升高,引发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
- 麻醉及心血管抑制作用:杀虫脒具有类似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和血管运动中枢,导致血压下降、嗜睡甚至休克。
- 泌尿系统损伤: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可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等。
3.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杀虫脒中毒,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使用防护装备:喷洒杀虫脒时穿戴防护衣裤、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和呼吸道直接接触。
-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高浓度混配农药,喷洒后及时脱去衣物并清洗全身。
- 妥善储存:将杀虫脒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并确保容器密封,避免误服或泄漏。
- 避免高温使用:夏季高温时避免喷洒杀虫脒,以减少中毒风险。
总结
杀虫脒中毒的病因主要与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误服有关,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包括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单胺氧化酶抑制、麻醉作用及泌尿系统损伤等。预防中毒的关键在于规范操作、使用防护装备以及妥善储存杀虫脒,以减少接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