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其不治疗的后果可能对母婴双方造成极大的危害,具体如下:
1. 对孕妇的危害
- 高病死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死率高达30%-50%,是妊娠期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引发肝性脑病、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 感染和低血容量性休克:肝衰竭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 对胎儿的危害
- 围生期死亡率高:胎儿病死率约为23%,可能因宫内窘迫、胎儿发育迟缓、早产或死胎而危及生命。
- 早产和胎儿窘迫:由于母体肝功能异常,胎儿可能提前分娩,或在宫内因缺氧而出现窘迫。
3. 并发症
- 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消化道大出血。
- 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可导致神志改变、嗜睡、昏迷甚至休克。
- 急性肾衰竭:脂质沉积在肾小管上皮中,可能导致少尿、无尿或肾功能不全。
4. 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
- 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应尽快终止妊娠,这是改善母婴预后的重要措施。
- 综合治疗:包括保肝、降脂治疗,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重症监护: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
总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不治疗可能导致孕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同时显著增加胎儿围生期死亡率和不良结局风险。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