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排放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下是常用的计算方式及要点:
一、常用计算方法
-
物料衡算法
通过输入原料投入量、中间产物及产品产出量,利用物质守恒定律计算无组织排放量。公式为: $$\text{无组织排放量} = \text{输入量} - \text{贮有增量} - \text{有组织排放量}$$
适用于化工、冶金等工艺过程,需精确核算物料流动。
-
反推法(面源扩散模型)
通过下风向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结合气象参数(风速、风向、扩散系数等),利用经验公式反推排放量。例如: $$Q = \frac{C_i \cdot A \cdot \phi}{3.6i}$$
其中,$C_i$为监测点浓度,$A$为断面面积,$\phi$为风向夹角,$i$为风速。
-
类比法
参考工艺相似、物料配比接近的同类工厂已测数据,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后估算。
-
经验公式法
针对特定场景(如物料装车、露天堆放等)使用经验公式估算,例如:
-
装车扬尘量:$Q = \frac{V \cdot C \cdot L}{60}$(适用于道路行驶车辆)
-
露天堆放物料扬尘量:需参考专业经验模型。
-
二、关键参数确定
-
排放浓度 :通过现场监测或实验室测试获得。
-
排放量 :结合排放浓度、排放时间(小时/天)及气象条件计算。
-
气象参数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用于反推法计算。
三、注意事项
-
多方法验证 :复杂场景建议结合物料衡算法与反推法校准,提高准确性。
-
动态调整 :实际生产中需定期复核参数,尤其是工艺变更时。
-
法规合规 :计算结果需符合当地环保标准,如无组织排放控制限值。
四、示例计算(物料衡算法)
某化工企业每小时排放1000立方米废气,二氧化硫浓度20mg/m³,持续排放8小时,则每日无组织排放量为: $$160 , \text{g} \times 24 , \text{h} = 3840 , \text{g/d}$$
(计算过程:$20 , \text{mg/m³} \times 1000 , \text{m³/h} \times 8 , \text{h} = 160 , \text{g/h}$)。
以上方法需根据具体行业规范和现场条件选择,建议咨询环保机构或专业公司进行详细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