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工序,需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结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混凝土浇筑一般规定:
一、施工前准备
-
材料与设备检查
-
混凝土原材料(骨料、水泥、外加剂)需符合设计规范,粗骨料级配应连续,针片状颗粒含量≤10%。
-
模板、钢筋、预埋件需提前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及位置,清理杂物并湿润表面。
-
泵送设备需调试正常,管道连接密封,防止漏浆。
-
-
基础处理
- 基础需平整、坚固,无松散颗粒或积水,确保模板支设基础牢固。
二、浇筑过程要求
-
分层与振捣
-
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1.25倍振捣棒长度(普通混凝土)或200mm(表面式振捣器)。
-
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避免碰撞钢筋或模板,振捣深度≥50mm。
-
混凝土表面需振捣至无浮浆、沉降停止,避免过振导致开裂。
-
-
自由落体高度限制
-
粗骨料粒径≤25mm时,自由落体高度≤6m;>25mm时≤3m,否则需设置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
-
楼板浇筑时,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过2m。
-
-
连续性与间歇要求
-
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避免冷缝。
-
大体积混凝土需控制水化热,必要时留置施工缝。
-
三、收面与养护
-
表面处理
-
墙柱表面需凿毛处理,凿毛面积≥70%,防治烂根。
-
模板缝宽≥1.5mm时,需用胶带粘贴密封,防止漏浆。2. 养护措施
-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保湿材料,保持温度≥5℃,避免裂缝产生。
-
外墙模板支设前需粘贴双面交,降低漏浆风险。
-
四、特殊注意事项
-
预应力混凝土 :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550kg/m³,禁止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
大体积混凝土 :需专项方案,控制温控措施,减少内外温差。
-
夜间施工 :需报备并协调资源,确保照明及安全。
五、质量验收
-
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要求,试块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隐蔽工程(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需专项验收,记录签字后方可隐蔽。
以上规定综合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实际施工中需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