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锈、凿毛、灌浆养护
混凝土露筋处理方案需根据露筋部位、深度及结构类型制定,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修补措施两大类:
一、预防措施
-
规范施工
-
确保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现场检查并及时纠正偏差。
-
钢筋密集区域选用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1/4的石子,避免石子过大导致钢筋间距不足。
-
-
材料与工艺控制
-
采用高配合比的混凝土,保证流动性与和易性,减少离析风险。
-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使用串筒或溜槽下料;振捣时避免撞击钢筋,采用带刀片震动棒或小型振动棒。
-
-
模板与养护管理
-
模板安装验收合格后,浇筑前确保模板湿润透水,支模后覆盖塑料薄膜并洒水保湿。
-
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抹平收光,养护期保持环境温度≥15℃,避免过早拆模。
-
二、修补措施
(一)表面露筋(轻微露筋)
-
除锈处理
- 用钢刷或砂轮机清除钢筋表面铁锈,清理后用清水冲洗至无明水。
-
凿毛与冲洗
-
采用钢丝刷或凿子清除浮层混凝土,对于较深的露筋需凿除基底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实面。
-
冲洗后喷洒水泥油或专用灌浆剂,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
-
-
灌浆与养护
- 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充露筋部位,厚度控制在1.5~2.5cm,抹平后覆盖塑料薄膜养护7天。
(二)深层露筋或孔洞
-
剔凿修复
- 用人工剔凿或机械拆除薄弱混凝土及突出颗粒,清理基底杂物,确保基底牢固。
-
高强混凝土填充
- 采用比原设计高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后表面抹光。
-
养护与加固
- 养护期延长至14天,期间避免振动和碰撞,确保修补层与原结构协同受力。
三、注意事项
-
露筋范围控制 :梁端主筋锚固区、板厚小于10cm区域禁止修复,需进行结构检测。
-
施工安全 :高处作业时使用防护设备,避免坠落风险。
-
质量验收 :修补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规范施工与科学修补,可有效解决混凝土露筋问题,延长结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