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
- 代谢紊乱:典型表现为高氯酸血症(血pH降低)、尿pH可降至5.5以下,常伴糖尿、磷尿、氨基酸尿等。
- 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乏力、肌无力、便秘)和低钠血症(软弱、嗜睡)常见,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 骨骼与泌尿系统损害:长期酸中毒可导致骨软化症、骨质疏松(成人)或佝偻病(儿童),以及肾结石、肾钙化。
- 其他症状:多饮多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智力发育障碍或神经性耳聋。
病因复杂,主要包括:
- 遗传因素:如碳酸酐酶Ⅱ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继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管间质疾病、药物/重金属中毒(两性霉素B、铅)等。
- 其他:维生素D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治疗需综合干预:
- 纠正酸中毒:首选枸橼酸钾钠合剂(避免氯化钾加重低钾),严重时联用碳酸氢钠。
- 电解质管理:口服或静脉补钾,监测血钾水平;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改善骨病。
- 原发病治疗:如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并发症防治:多饮水预防肾结石,必要时手术干预严重骨畸形。
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可延缓肾钙化等严重并发症,但部分患者可能进展至慢性肾衰竭。建议出现乏力、多尿、骨痛等症状时及时至肾内科就诊,完善血液生化、尿液酸碱度检测及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