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是一种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定义与特点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在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引发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 特点:
- 单纯性舒张性心衰占心衰患者的20%~60%,预后通常优于收缩性心衰。
- 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出现。
2. 常见病因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常见因素包括: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影响舒张功能。
- 糖尿病: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舒张功能。
- 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等。
- 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
3. 临床症状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与收缩性心衰类似,但以下症状较为典型:
- 早期表现:不明原因的疲乏、运动耐力下降、心率加快(每分钟增加15~20次)。
- 典型症状:
- 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时胸闷、气短,休息后好转。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出现端坐呼吸。
- 水肿:腹部或腿部水肿,有时是首要症状。
- 其他:心悸、心绞痛、心律失常(如房颤)等。
4. 诊断方法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主要方法包括:
- 症状与体征:存在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
- 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如二尖瓣血流频谱、组织多普勒成像等指标异常。
- 利钠肽检测:如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可能。
- 心电图与心导管检查:辅助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5. 治疗方法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主要措施包括:
- 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用于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延缓心室重构。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 控制基础疾病:
-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
- 治疗房颤、冠心病等合并症。
-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
6. 预后与注意事项
- 预后:单纯性舒张性心衰的预后优于收缩性心衰,但需长期规范治疗。
- 注意事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
如果您有更多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