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问题
-
坍落度不符合要求
- 处理 :立即停止浇筑,重新检测坍落度;若多次检测仍不合格,需调整配合比或退换混凝土。
-
离析与泌水
-
原因 :砂率偏低、胶凝材料不足、运输时间过长等。
-
处理 :提高砂率、降低含泥量、优化配合比;对已浇筑部位加强养护。
-
-
蜂窝、麻面与孔洞
-
原因 :振捣不实、模板缝隙过大、钢筋过密等。
-
处理 :修补蜂窝可用1:2水泥砂浆,露筋需加设垫块并调整振捣;孔洞需清理后灌浆填充。
-
-
露筋与保护层厚度不足
-
原因 :垫块不足、振捣不实、钢筋位移等。
-
处理 :增加垫块密度、调整钢筋定位措施、检测后返工。
-
二、施工工艺问题
-
振捣不密实
-
原因 :漏振、过振、振捣器故障等。
-
处理 :调整振捣点位和时长,修复漏振部位,严重缺陷需重新浇筑。
-
-
分层厚度不当
-
原因 :分层过厚、冷缝形成等。
-
处理 :控制分层厚度≤500mm,冷缝需凿毛清理后灌浆。
-
-
模板变形与漏浆
-
原因 :支撑体系不牢固、模板未湿润等。
-
处理 :加固模板支撑,封堵漏浆部位,拆模前确保模板湿润。
-
三、安全与文明施工问题
-
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
- 处理 :立即停工整改,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
模板与钢筋安装问题
-
原因 :钢筋定位不准、模板拼缝不严等。
-
处理 :调整钢筋位置,涂刷隔离剂,严控模板缝隙。
-
四、其他常见问题
-
缺棱掉角 :模板设计不合理、拆模过早,需改进模板方案并规范拆模。
-
洞口变形 :模内支撑不足,需增加斜顶撑或改进浇注工艺。
总结 :混凝土施工需从配合比设计、振捣工艺、模板管理等多方面把控,同时加强养护和人员培训,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