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感染
常见病原菌包括白念珠菌、曲霉菌、组织胞质菌、隐球菌、肺孢子菌等。这些真菌通常寄生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在菌群失调或免疫力低下时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
免疫功能低下
- 疾病因素:早产儿、营养不良儿、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血液病(如白血病)等患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受损,更易感染。
- 治疗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功能,破坏正常菌群平衡,为真菌入侵创造条件。
- 先天因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慢性肉芽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是重要危险因素。
-
环境暴露
长期处于真菌浓度高的环境(如皮革厂、宠物店、马场)或医疗操作(如长期留置导管、机械通气)会增加感染风险。 -
其他诱因
- 长期静脉高营养、反复感染或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破坏黏膜屏障。
- 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干扰免疫监测,成为新兴风险因素。
总结:小儿真菌性肺炎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结合免疫状态、环境暴露及医疗行为综合评估风险。预防需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加强环境管理及免疫缺陷患儿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