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低价法是一种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常用的评标方法,旨在确保价格合理且符合质量要求。它的计算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收集投标人报价和相关信息 :
- 在招标截止日期之后,招标机构应收集所有投标人的报价和相关信息,包括价格明细和总价,以及质量部分的技术方案、施工计划等。
- 制定评标指标体系 :
- 需要事先制定评标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价格评分和质量评分的划分标准,以确保评标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价格评分的计算 :
-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价格评分的准则,对每个投标人的价格进行评分。通常,价格较低的投标人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可能会根据公式或比例进行调整。
- 质量评分的计算 :
-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质量评分的准则,对每个投标人的质量进行评分。质量评分可能涉及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计划的合理性等,通常以定量或定性方式进行。
- 综合评分和排序 :
- 根据价格评分和质量评分,对每个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分和排序。综合评分可能是将价格评分和质量评分按比例相加,或者根据权重确定。
- 计算合理低价 :
- 合理低价法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合理低价 = (基准价 - 折扣系数) × 投标调整系数。基准价通常是参考价或市场价,折扣系数反映了投标人对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服务等因素给予的优惠或折扣,而投标调整系数则考虑了投标人的信誉、业绩、服务等因素。
- 综合其他因素 :
-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低价法的计算公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指标和权重,例如,可以设定技术指标、商务指标和价格指标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分 = 技术指标得分 + 商务指标得分 + (基准价 - 折扣系数) × 价格指标权重。
- 调整和优化 :
- 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注意合理运用其他指标公式和函数,如模糊评价法、多目标决策分析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还要关注市场变化、竞争态势等因素,及时调整公式中的参数和权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招标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投标人的综合实力,并选择出既符合价格要求又具备质量和服务保障的投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