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血糖环境促进细菌滋生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皮肤表面葡萄糖浓度升高,为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营养来源,加速细菌繁殖。高血糖还会抑制白细胞功能,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
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皮肤抗感染能力减弱。例如,神经病变可能导致伤口感知延迟,增加感染风险。 -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和慢性脱水,使表皮屏障功能减弱,易因轻微破损(如抓挠、外伤)引发感染。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糖尿病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会减少皮肤血供,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
微生物侵袭特性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如念珠菌)更易在含糖量高的皮肤环境中定植,引发化脓性感染或真菌性皮炎。
预防建议:
- 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
-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或外伤;
- 及时处理皮肤破损,必要时就医清创。
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迹象,需尽早就诊,避免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如脓肿、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