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必须及时治疗。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降低免疫力,并增加细菌繁殖风险,泌尿系感染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肾盂肾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一、治疗的必要性
- 高血糖加重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糖量高,易成为细菌培养基,加速病原体繁殖。若不控制血糖,感染难以有效控制。 - 免疫力低下
长期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 并发症风险
未及时治疗的泌尿系感染可能逆行发展为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或全身性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治疗要点
- 控制血糖
- 通过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注射,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下。
- 需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糖波动。
- 抗感染治疗
- 根据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 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疗程需充足(通常7-14天)。
- 辅助措施
- 多饮水: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
- 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憋尿。
-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保证充足睡眠。
三、注意事项
- 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加重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中断治疗。
-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需积极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控制血糖+抗感染+生活管理)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