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特点:发生快(数分钟至数小时)、消退快,常由IgE介导,引发生理功能紊乱。
典型症状:
- 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最常见,表现为血压骤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
- 呼吸道过敏:如过敏性鼻炎(鼻痒、喷嚏、流涕)、哮喘(喘息、胸闷)。
- 消化道过敏:进食鱼虾等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皮肤过敏:荨麻疹(风团样皮疹)、湿疹(剧烈瘙痒、红斑)。
二、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特点:抗体(IgG/IgM)与靶细胞结合,引发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
典型症状:
- 输血反应: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表现为寒战、高热、腰痛。
- 新生儿溶血症:Rh血型不合引发黄疸、贫血。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特点: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或组织,引发炎症。
典型症状:
- 血清病:注射抗毒素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
-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
- 类风湿关节炎:对称性关节疼痛、晨僵。
四、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特点:T细胞介导,反应延迟(24-72小时)。
典型症状:
- 接触性皮炎:接触过敏原(如镍、毒葛)后出现红斑、水疱。
- 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肿胀、功能减退。
总结
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需针对性治疗,如Ⅰ型常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Ⅳ型需免疫抑制剂。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需立即就医注射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