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
首要措施是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过敏原(如药物、花粉、食物等),避免症状加重。例如,青霉素过敏者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2. 药物治疗
- 轻度症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皮肤瘙痒、鼻塞等症状。
- 皮肤症状: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泼尼松)。
- 严重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配合吸氧、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全身性症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3. 对症处理
- 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 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 特殊治疗
- 脱敏疗法:对明确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且难以避免者,可通过小剂量多次接触过敏原提取物,逐步提高耐受性。
- 免疫治疗:针对特定过敏原(如青霉素),在严密监测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5. 日常管理
- 避免已知过敏原,记录过敏日记以识别诱因。
- 加强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引发感染。
- 慢性患者可结合针灸、刮痧等辅助治疗改善症状。
提示:严重超敏反应(如休克、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治疗。药物使用需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