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前兆通常较为隐蔽,但通过仔细观察,家长可以留意以下一些早期症状,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 尿液异常
- 尿色改变:尿液可能呈现黄色、红色或酱油色,这可能与血尿有关,提示肾脏受损。
- 尿量变化:尿量明显减少或增多,可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或水电解质失衡有关。
- 尿频、尿急:儿童可能频繁排尿,但每次尿量不多,或出现难以控制的排尿欲望。
2. 水肿
- 水肿通常从足部、踝部等身体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全身,提示体内水分潴留,可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有关。
3. 全身症状
- 食欲减退、呕吐:儿童可能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与肾功能受损导致的代谢紊乱有关。
- 乏力、精神不振: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疲劳、精神萎靡等表现。
4. 其他症状
- 发热、皮疹:部分药物性肾损害可能伴随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或关节痛。
- 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肾功能受损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5. 实验室检查异常
- 尿常规异常:如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提示肾脏损伤。
- 肾功能指标异常: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下降。
注意事项
- 如果儿童在用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避免盲目用药,尤其是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易致肾损害的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性肾损害对儿童健康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