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初期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尿液异常
- 尿量改变:尿量可能增多或减少。部分患儿在使用药物后,初期可能出现多尿症状,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有效重吸收尿液中的水分;而在病情进展或某些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时,又可能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情况,少尿指 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ml,无尿则指 24 小时尿量少于 100ml。
- 尿色改变: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药物性肾损害时可能出现血尿,肉眼可见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也可能因蛋白尿导致尿液泡沫增多,且泡沫细小、持久不易消散,就像啤酒泡沫一样。
- 水肿:通常从眼睑、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下肢及全身。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排水、排钠功能障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水肿。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原状。
- 消化道症状: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这些废物在体内蓄积,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 乏力: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由于肾脏功能异常,体内的代谢紊乱,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同时可能伴有贫血等并发症,导致患儿出现乏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且个体差异也会导致症状表现有所区别。如果小儿在使用药物后出现上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药物性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