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业绩预告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罚款和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规定,市场主体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公示或者报送年度报告的,由登记机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新修订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八条规定,公司会被处于2千到1万元的罚款
- 2.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未按时年报公示,或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市场主体,会被标注为经营异常状态或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信用受约束,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将被限制或禁入
- 3.信用受损: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信用受损,影响其在金融市场的活动,如办理信贷、投资、担保等金融业务长期处于失信状态的企业,不予通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申报资格,5年内不得申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 4.经营受限:企业一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想做任何变更(如地址、股东、经营范围等)都是不可能的连续三年未申报工商年报的公司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且无法恢复正常,只能注销
- 5.人员信誉受影响:公司的法人、高管等任职人员的信誉都会受到影响,无法银行贷款、参加竞标项目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 6.诉讼风险: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发现企业年报有问题,可能会提起诉讼,导致企业面临法律纠纷
- 7.市场反应:不发业绩预告可能被视为公司业绩不稳定或存在重大风险,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
不发业绩预告不仅会导致法律上的罚款和行政处罚,还会对企业的信用、经营和市场形象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年报和业绩预告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