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治疗
-
抗凝治疗
- 普通肝素:需静脉持续给药,监测凝血功能(INR值1.5-2.5)。
- 低分子肝素:出血风险低,按体重皮下注射,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直接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华法林):长期抗凝首选,需监测凝血功能。
-
溶栓治疗
- 尿激酶:急性期常用,起效快、过敏少,疗程7-10天。
- 导管接触性溶栓:直接作用于血栓,溶栓效率高,并发症少。
-
手术治疗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栓塞,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 机械血栓清除术(PMT):微创抽吸或碎栓,快速清除血栓,改善血流。
- 手术取栓:适用于股青肿等严重病例,需结合抗凝治疗。
二、康复与辅助治疗
-
早期活动与锻炼
- 踝泵运动:勾脚尖、下压脚尖,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加重。
- 直腿抬高、膝关节活动: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加速康复。
-
物理疗法
- 弹力袜/绷带:减轻肿胀,预防血栓复发。
- 间歇加压治疗: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
-
中医辅助
- 雷火灸:改善局部气血瘀滞,促进血栓溶解。
- 中药调理:活血化瘀,辅助缓解症状。
三、注意事项
- 遵医嘱用药:抗凝/溶栓治疗需足疗程,避免擅自停药导致复发。
- 定期复查:监测凝血功能、下肢血液循环及血栓变化。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久站,多饮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四、预防措施
- 高危人群(术后、长期卧床者):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药物预防。
- 日常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寒冷刺激。
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加重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综合治疗结合科学康复,可有效改善预后,加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