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遗传因素:脊柱炎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如 HLA - B27 基因亚型与脊柱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携带特定基因型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脊柱炎。比如,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 - B27 阳性率较高,阳性者患脊柱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
- 免疫因素: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是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脊柱的韧带、关节等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进而发动免疫攻击,引发炎症和肿胀,导致组织损伤。
-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脊柱炎。常见的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EB 病毒等,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脊椎,或者引发机体免疫应答异常,从而导致脊柱关节炎症。
- 环境因素:长期吸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或直接损伤脊柱关节和组织,增加脊柱炎的发病风险。寒冷、潮湿的环境也可能使脊柱周围的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进而引发炎症。
-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的不良坐姿、睡姿或负重过大等,会导致脊椎负担加重,引起脊椎及其周围组织的劳损和炎症。缺乏运动可导致脊柱周围肌肉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而肥胖会使脊柱承受更大的压力,也易引发脊柱炎。
- 其他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精神压力等也可能与脊柱炎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增加脊柱骨折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