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商品先提价再降价时,最终价格通常会低于原价。这是因为提价和降价的基数不同,导致最终价格与原价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数学原理分析
-
提价后再降价的计算过程
假设商品原价为 $P$:
-
提价10%后价格:$P \times (1 + 10%) = P \times 1.1$
-
再降价10%后价格:$P \times 1.1 \times (1 - 10%) = P \times 1.1 \times 0.9 = P \times 0.99$
最终价格为原价的99%,即比原价减少了1%。
-
-
基数变化的影响
提价时基数是原价 $P$,而降价时基数是提价后的价格 $P \times 1.1$。由于 $1.1 > 1$,相同的百分比变化对提价后的数值影响更大,导致降价幅度超过提价幅度。
二、实例说明
-
价格100元的商品
提价10%后为110元,再降价10%后为 $110 \times 0.9 = 99$ 元,最终比原价减少1元。
-
价格200元的商品
提价10%后为220元,再降价10%后为 $220 \times 0.9 = 198$ 元,最终比原价减少2元。
三、结论
无论商品原价是多少,先提价再降价的过程都会导致最终价格低于原价。这是因为降价时使用的基数(提价后的价格)比原价大,相同的百分比变化对提价后的数值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