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过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局部反应
局部红肿和硬结
卡介苗接种过深后,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硬结,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通常在接种后2至3周内出现,红肿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红肿和硬结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和感染即可。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在局部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溃疡通常在6至8周内形成,淋巴结肿大可能出现在接种部位的同侧腋下或锁骨下。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主要局部反应,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愈合。如果溃疡长时间不愈合或伴有脓液,应及时就医。
全身反应
发热和乏力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低热和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几周内出现并逐渐消失。发热和乏力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常见全身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和观察。
严重反应
在极少数情况下,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如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这些严重反应通常发生在免疫缺陷的婴儿中,一旦出现,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并发症
肌肉化脓性炎症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肌肉化脓性炎症,有极小几率导致全身性影响。肌肉化脓性炎症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
淋巴结炎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淋巴结炎,通常出现在接种部位的同侧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常见并发症,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退。如果淋巴结肿大或化脓,应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
局部护理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和感染。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碘伏棉球擦拭干净反应部位。正确的局部护理可以促进接种部位的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局部反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消炎药或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如使用异烟肼进行局部封闭。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局部炎症,促进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淋巴结肿大,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治疗是最后的手段,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进行,以彻底解决问题。
卡介苗接种过深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硬结、溃疡、淋巴结肿大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化脓性炎症、淋巴结炎等并发症。正确的局部护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反应,但在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就医处理。
卡介苗接种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卡介苗接种的正确方法如下:
接种部位
- 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 原因:此部位便于操作且能减少疼痛和不适。
接种方法
-
准备工作
- 监护人抱紧儿童,露出接种部位。
-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进行接种。
-
注射技巧
-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
-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 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疫苗,形成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 注射完毕后,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
注意事项
- 避免过深注射:卡介苗注射切忌进针太深,以免引起严重脓溃疡。
- 不按摩接种部位:注射完毕后,勿用乙醇棉球或干棉球按摩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卡介苗接种后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
卡介苗接种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大多数反应都是轻微且短暂的。以下是具体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
- 红肿:接种后2-3天,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微的红肿,通常直径在1-2厘米左右,1-2周内自行消退。
- 硬块和化脓:接种后2-4周,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硬块,随后化脓形成溃疡,8-12周后结痂,留下直径4-6毫米的疤痕(卡疤)。
- 淋巴结肿大:少数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个月内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通常直径小于1厘米,4-8周后消退。
全身反应
- 发热:少数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低热(37.5℃-38.5℃),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
- 过敏性皮疹:极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过敏性皮疹,严重时需就医处理。
异常反应(较少见)
- 局部脓肿或溃疡:如果局部反应强烈,出现直径大于10毫米的溃疡或脓肿,且愈合时间超过12周,需及时就医。
- 淋巴结炎: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红、波动感或脓液,需专业处理。
-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极罕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体重下降、多部位结核感染,需立即就医并进行抗BCG治疗。
卡介苗接种过深导致淋巴结炎的病例报告
以下是一个关于卡介苗接种过深导致淋巴结炎的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
- 患儿信息:男,4个月大,因“发现左腋下包块2月,伴破溃1月余”入院。
- 病史特点:患儿在接种卡介苗1个月后,家属发现其左腋下出现一个约2×2×2cm的包块,表面无红肿,无发热、咳嗽等症状。1个月后,包块逐渐增大并破溃,流出黄色浑浊脓液。当地医院进行了切开引流,但包块未见好转,遂转至上级医院。
- 查体:体温36.7℃,心率105次/分,呼吸24次/分,神志清楚。左侧腋下皮肤红肿,中央有溃疡,腋下软组织增厚,触之硬,有触痛。左腋下可触及多个质硬、边界不清的包块,左上肢活动受限。
- 辅助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免疫功能检查正常。血液结核杆菌DNA检测和结核免疫分析阴性。肺部CT显示左侧肩部及腋下软组织病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符合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
- 诊断:左腋下卡介苗相关性淋巴结炎。
讨论
卡介苗接种后相关性淋巴结炎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接种后1-8个月内。其主要表现为接种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少数可累及颈部淋巴结。大多数情况下,淋巴结炎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若淋巴结肿大明显或出现化脓、破溃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处理或药物治疗。
本病例中,患儿的淋巴结炎可能与接种卡介苗过深有关。研究表明,卡介苗接种过深或注射技术不当可能导致淋巴结炎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接种技术和规范的接种操作对于预防此类不良反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