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过深的影响

卡介苗接种过深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并发症。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局部反应

局部红肿和硬结

卡介苗接种过深后,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硬结,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通常在接种后2至3周内出现,红肿会在几周内自行消退。
红肿和硬结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常见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和感染即可。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在局部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溃疡通常在6至8周内形成,淋巴结肿大可能出现在接种部位的同侧腋下或锁骨下。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主要局部反应,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愈合。如果溃疡长时间不愈合或伴有脓液,应及时就医。

全身反应

发热和乏力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低热和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接种后几周内出现并逐渐消失。发热和乏力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常见全身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和观察。

严重反应

在极少数情况下,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如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这些严重反应通常发生在免疫缺陷的婴儿中,一旦出现,应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并发症

肌肉化脓性炎症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肌肉化脓性炎症,有极小几率导致全身性影响。肌肉化脓性炎症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

淋巴结炎

接种过深的卡介苗可能会引起淋巴结炎,通常出现在接种部位的同侧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过深的常见并发症,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退。如果淋巴结肿大或化脓,应及时就医。

处理方法

局部护理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和感染。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碘伏棉球擦拭干净反应部位。正确的局部护理可以促进接种部位的愈合,减少感染风险。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局部反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消炎药或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如使用异烟肼进行局部封闭。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局部炎症,促进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不愈合的溃疡或淋巴结肿大,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治疗是最后的手段,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进行,以彻底解决问题。

卡介苗接种过深可能会引起局部红肿、硬结、溃疡、淋巴结肿大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化脓性炎症、淋巴结炎等并发症。正确的局部护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这些反应,但在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就医处理。

卡介苗接种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卡介苗接种的正确方法如下:

接种部位

  • 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 原因:此部位便于操作且能减少疼痛和不适。

接种方法

  1. 准备工作

    • 监护人抱紧儿童,露出接种部位。
    •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进行接种。
  2. 注射技巧

    •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
    • 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 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疫苗,形成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 注射完毕后,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

注意事项

  • 避免过深注射:卡介苗注射切忌进针太深,以免引起严重脓溃疡。
  • 不按摩接种部位:注射完毕后,勿用乙醇棉球或干棉球按摩注射部位,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卡介苗接种后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

卡介苗接种后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大多数反应都是轻微且短暂的。以下是具体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局部反应

  1. 红肿:接种后2-3天,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微的红肿,通常直径在1-2厘米左右,1-2周内自行消退。
  2. 硬块和化脓:接种后2-4周,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硬块,随后化脓形成溃疡,8-12周后结痂,留下直径4-6毫米的疤痕(卡疤)。
  3. 淋巴结肿大:少数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个月内出现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通常直径小于1厘米,4-8周后消退。

全身反应

  1. 发热:少数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低热(37.5℃-38.5℃),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
  2. 过敏性皮疹:极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过敏性皮疹,严重时需就医处理。

异常反应(较少见)

  1. 局部脓肿或溃疡:如果局部反应强烈,出现直径大于10毫米的溃疡或脓肿,且愈合时间超过12周,需及时就医。
  2. 淋巴结炎: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化脓性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红、波动感或脓液,需专业处理。
  3.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极罕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体重下降、多部位结核感染,需立即就医并进行抗BCG治疗。

卡介苗接种过深导致淋巴结炎的病例报告

以下是一个关于卡介苗接种过深导致淋巴结炎的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

  • 患儿信息:男,4个月大,因“发现左腋下包块2月,伴破溃1月余”入院。
  • 病史特点:患儿在接种卡介苗1个月后,家属发现其左腋下出现一个约2×2×2cm的包块,表面无红肿,无发热、咳嗽等症状。1个月后,包块逐渐增大并破溃,流出黄色浑浊脓液。当地医院进行了切开引流,但包块未见好转,遂转至上级医院。
  • 查体:体温36.7℃,心率105次/分,呼吸24次/分,神志清楚。左侧腋下皮肤红肿,中央有溃疡,腋下软组织增厚,触之硬,有触痛。左腋下可触及多个质硬、边界不清的包块,左上肢活动受限。
  • 辅助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免疫功能检查正常。血液结核杆菌DNA检测和结核免疫分析阴性。肺部CT显示左侧肩部及腋下软组织病变伴多发淋巴结肿大,符合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
  • 诊断:左腋下卡介苗相关性淋巴结炎。

讨论

卡介苗接种后相关性淋巴结炎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接种后1-8个月内。其主要表现为接种同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少数可累及颈部淋巴结。大多数情况下,淋巴结炎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若淋巴结肿大明显或出现化脓、破溃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处理或药物治疗。

本病例中,患儿的淋巴结炎可能与接种卡介苗过深有关。研究表明,卡介苗接种过深或注射技术不当可能导致淋巴结炎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接种技术和规范的接种操作对于预防此类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部位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部位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卡介苗 ‌接种部位 ‌: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或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 ‌注射方式 ‌:采用皮内注射法,需确保疫苗摇匀后准确注入皮肤层内‌。 ‌注意事项 ‌ 接种后可能出现红肿、化脓等局部反应,属正常免疫反应‌;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挤压或摩擦‌;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确认无异常后再离开‌。 二、乙肝疫苗 ‌接种部位 ‌

健康新闻 2025-03-27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多久溃烂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溃烂的时间和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来说,大部分宝宝在接种后2-3周 开始出现局部红肿,进而在6-8周 形成脓疱并可能溃烂,随后在10-12周 左右结痂脱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体质和反应不同,因此具体的溃烂时间和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溃烂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感染等异常情况。同时,家长也应注意保持宝宝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抓挠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部位可以碰水吗

卡介苗(BCG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通常在儿童出生后不久进行接种。关于卡介苗接种部位是否可以碰水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接种部位的护理 保持干燥 :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接种部位应保持干燥。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洗澡 :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最好避免洗澡,特别是不要让接种部位接触到水。如果必须洗澡,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避免直接淋浴。 避免剧烈运动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方法是什么

卡介苗(BCG Vaccine)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疫苗,接种方法主要包括皮内注射。以下是卡介苗接种的详细信息,包括接种方法、剂量、部位、正常反应及护理等。 接种方法 皮内注射 卡介苗的接种通常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略下的位置。注射时需与皮肤呈五度角,以避免注射过深导致局部皮肤溃烂。 皮内注射法是卡介苗接种的标准方法,能够有效激活免疫系统的反应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方法如下: 一、接种部位 标准部位 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侧 (左臂或右臂均可),具体定位为三角肌外下缘或中下部分。选择该部位的原因包括: 皮肤较薄,便于疫苗吸收和免疫反应形成。 肌肉发达,利于操作和观察局部反应。 特殊情况说明 对于新生儿,通常建议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未及时接种者需在3月龄内补种;超过3月龄需先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结果阴性方可补种。 二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没红肿是没接种成功吗

接种卡介苗后是否出现红肿是判断接种是否成功的一个常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正常反应:接种卡介苗后,大部分人会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局部反应,表明接种成功 2.无红肿的情况:有些人在接种卡介苗后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或硬结,但这并不意味着接种失败。判断接种是否成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例如:结核菌素试验:在接种后3个月左右进行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后四个月仍然红肿

卡介苗接种后四个月仍然红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答: 1. 卡介苗接种后红肿的常见原因 正常免疫反应 :卡介苗是一种活疫苗,接种后通常会引起局部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红肿、硬结甚至化脓。这种反应通常在接种后2~3个月内逐渐消退。 局部感染 :如果接种部位皮肤破损,细菌可能侵入引起感染,导致红肿持续甚至加重。 结核性肉芽肿 :极少数情况下,卡介苗接种可能引发异常免疫反应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部位肿太大怎么办

卡介苗接种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是正常的免疫反应,但如果肿得太大,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观察和等待 轻度红肿 :通常在接种后2-3周出现,一般会自行消退。 中度红肿 :可冷敷或热敷(根据医生建议),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2. 就医咨询 严重肿胀 :如果肿胀非常严重,伴有剧烈疼痛、化脓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持续时间过长 :如果红肿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者有其他异常症状,也应咨询医生。 3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的目的接种部位

卡介苗接种的目的及部位如下: 接种目的 预防结核病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菌疫苗,主要通过机体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根据细菌代谢特点进行人工减毒和家兔传代培养制成。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从而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防止那些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结核菌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卡介苗可以刺激儿童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在什么部位接种

卡介苗的标准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侧或外下缘的皮内 ‌,具体如下: 一、接种部位 ‌标准定位 ‌ 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外侧中部略下处 ‌或‌外下缘 ‌进行皮内注射,注射剂量为0.1ml‌。 ‌左右臂选择 ‌ 临床实践中‌以左臂为主 ‌,便于与其他疫苗(如乙肝疫苗)区分管理,同时减少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尤其右利手人群)‌。 若左臂存在禁忌(如局部皮肤病变),也可选择右臂‌。 二、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化脓才算接种成功吗

卡介苗接种后是否化脓与接种成功与否并无必然联系。以下是综合医学信息的分析: 一、化脓并非接种成功的唯一标准 个体差异决定反应程度 卡介苗接种后是否化脓与个人体质有关,约90%的人会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结痂的过程,但仍有10%的人可能无明显反应。即使无化脓,也可能已产生有效免疫应答。 化脓属于正常反应而非成功标志 化脓是疫苗刺激免疫系统的常见局部反应,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有卡疤是不是接种成功

卡介苗接种成功的标志 卡疤的形成 :接种卡介苗后,接种部位通常会形成一块略微隆起的硬结,随后逐渐软化,形成一个小溃疡,并可能流出一些脓液。最终,这个溃疡会结痂并留下一个疤痕,这就是所谓的“卡疤”。 卡疤的特点 :成功的卡介苗接种通常会在接种后几周到几个月内形成卡疤。卡疤通常是一个直径为2-10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疤痕,颜色可能比周围皮肤稍浅或稍深。 其他可能的迹象 :除了卡疤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后是否终身免疫

卡介苗接种后不是 终身免疫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1.卡介苗的作用和接种时间:卡介苗是一种通过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婴幼儿的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最迟应在12月龄之前完成接种。 2.卡介苗的保护效果:卡介苗可以显著降低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卡介苗的保护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

健康新闻 2025-03-27

同济医院是几级医院

同济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补充信息 历史背景 : 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于1900年创建于上海。 1955年迁至武汉,现附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院特点 :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 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科研实力强大,管理科学。 综合实力居国内医院前列。 医院性质 : 公立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费用合理。

健康新闻 2025-03-27

同济医院在哪个区域

同济医院在不同城市设有多个院区,包括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简称上海同济医院)和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简称武汉同济医院)。以下是关于这两个医院的具体位置信息。 上海市同济医院的位置 地址 上海市同济医院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政立路123号。 区划 杨浦区位于上海市北部,是上海的五个主要城区之一,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医疗和交通设施。 交通 医院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如10号线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第一针最迟接种时间

卡介苗第一针最迟接种时间需根据新生儿健康状况和补种条件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正常情况下的接种时间 出生后24小时内 健康足月新生儿(体重≥2500g)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接种,这是最佳接种窗口期。 最迟不超过3个月 若因早产、低体重、黄疸等疾病延迟接种,需在出生后3个月内补种,此时无需提前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二、特殊情况下的补种规则 3个月至3岁儿童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接种后多长时间有反应

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时间因反应类型而异,具体如下: 一、局部反应 ‌早期红肿 ‌ 接种后 ‌24小时内 ‌ 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皮肤发红、肿胀‌。 ‌2-3天 ‌ 后局部红肿逐渐消退‌。 ‌硬结与脓疱形成 ‌ ‌2-3周 ‌ 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白色小脓疱‌。 ‌4-6周 ‌ 左右脓疱破溃形成浅表溃疡,随后结痂‌。 ‌瘢痕形成 ‌ 结痂通常需 ‌8-12周 ‌ 脱落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报销比例

卡介苗已纳入医保报销,但具体的报销比例因地区而异,一般在50%~70% 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财政状况和医疗政策存在差异,导致卡介苗的报销比例有所不同。为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政策信息

健康新闻 2025-03-27

90年代卡介苗强制打吗

90年代卡介苗是否强制接种? 是的,90年代中国已经强制推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历史背景 1933年 :中国开始有卡介苗接种记录,由王良医师自法国带回并进行接种14 。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卡介苗接种工作得到大力发展,卫生部首次发布了《接种卡介苗暂行办法》8 。 1978年 :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的通知》,我国正式进入计划免疫的时代,卡介苗作为计划免疫的一部分

健康新闻 2025-03-27

卡介苗是谁发明出来的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简称BCG)是由法国细菌学家阿尔贝特·卡默德(Albert Calmette)和兽医卡米耶·介兰(Camille Guerin)共同发明的。他们在1908年开始了针对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的减毒疫苗研究,这一研究持续了13年。最终,他们在1921年成功培育出了第230代减毒牛型结核杆菌

健康新闻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