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接种痕迹(卡痕)是接种卡介苗后皮肤局部形成的永久性瘢痕,是疫苗正常反应的标志,具体信息如下:
1. 痕迹形成过程
- 初始阶段:接种后2-3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随后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
- 破溃结痂: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液,1-2周内结痂。
- 瘢痕形成:痂皮脱落后形成直径约0.5-1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瘢痕,颜色较深,中心可能有凹陷,形似花状。
2. 痕迹的意义
- 免疫反应标志:卡痕表明疫苗成功引发免疫反应,体内已产生抗结核抗体。
- 非绝对判断依据:约10%的接种者可能无卡痕或痕迹不明显,但免疫效果不受影响。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确认接种效果。
3. 异常情况处理
- 无卡痕的可能原因:接种失败(如药液失效、操作不当)、个体差异等。需在接种后3个月进行PPD试验,若阴性需补种。
- 异常反应:若接种部位持续红肿、疼痛、化脓,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厘米,需就医排除感染或异常反应。
4. 护理注意事项
- 保持清洁:破溃期避免挤压或包扎,用无菌纱布擦拭分泌物。
- 避免刺激:接种后2-3个月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确保免疫力形成。
5. 特殊人群与禁忌
- 禁忌接种:早产儿、低体重儿(<2500g)、发热或严重皮肤病患者需暂缓接种。
- 补种原则:未及时接种的婴儿需在1岁前补种,4岁以上儿童不再补种。
总结
卡介苗痕迹是疫苗正常免疫反应的体现,但并非判断接种成功的唯一标准。若无明显痕迹但PPD试验阳性,仍视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