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对象的认定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天,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对可能返贫或致贫的家庭能够及时识别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具体而言,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的识别和认定,整个过程一般不应超过15天。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包括了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
农户申请及承诺授权:农户可以通过书面申请、手机应用程序、电话咨询平台或小程序提出申请,并签署承诺书以授权查询家庭资产信息。
-
入户核查:受理农户申请后,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成员需在2日内组织专人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农户确认签字。
-
民主评议:根据入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并在核查后的2日内完成民主评议。这一步骤可以采取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两委扩大会议的形式进行。
-
村内公示和数据比对:通过村级评议的监测对象初选名单将在村内公示至少5天。同时,乡镇会对民主评议提出的监测对象名单进行汇总,并上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开展数据比对。
-
乡镇审核:乡镇需要在3日内完成对各村上报的监测对象初选名单的调查核实,并将情况说明及监测对象确认备案的函报县级审定。
-
县级审定:县乡村振兴部门应在3日内对乡镇上报的监测对象名单进行审定并发布公告。县级主要根据数据比对情况和乡镇上报名单,对照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标准进行审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的信息比对与识别程序同步进行,推动全省各级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的数据共享、比对结果共用。已开展过信息比对的低保对象等,可不再重复比对,从而加快整体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公示期间收到异议,且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核实,则必须在核实后再继续下一步程序,这意味着实际所需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但即便如此,整个流程仍然强调效率和公正性,确保每一个潜在的监测对象都能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评估和支持。
监测对象的认定流程不仅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还包含了细致的工作步骤,以确保识别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政府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贫困问题,保障每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发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