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对象认定的7个步骤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 农户申请
- 农户家庭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时,可自行向村委会提出纳入监测对象的申请。
- 对于因特殊情况无法自行申请的农户(如失能失智人员),可由村委会代为提出申请。
- 申请方式包括书面申请、通过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手机 APP 或拨打相关咨询电话等。
2. 入户核实
- 针对疑似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农户,由乡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成的调查组入户核实。
- 核实内容包括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调查组需与农户签署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委托书,以便后续信息比对。
3. 信息比对
- 村级收集并汇总农户信息后,报送给乡镇,再由乡镇统一报送县级乡村振兴部门。
- 县级部门通过联席会议,联合财政、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开展财产查询和信息比对,反馈比对结果。
4. 村级评议与公示
- 村级根据信息比对结果,结合家庭实际情况,通过民主评议确定初选监测对象。
- 初选名单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确保群众监督。
5. 乡镇审核
- 乡镇对村级上报的公示无异议的初选监测对象名单进行审核。
- 审核内容包括信息采集的完整性、程序的规范性等,如发现问题,可组织再次入户核实。
6. 县级审定与公告
- 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对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综合审定,确保符合监测对象认定条件。
- 审定结果以公告形式通知乡镇,并在村内再次公示。
7. 录入建档
- 乡镇组织村级将监测对象信息录入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关档案。
- 系统录入完成后,监测对象即可纳入动态监测帮扶范围。
注意事项
- 整个认定流程需在15天内完成,各环节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如入户核查2天、公示不少于5天等)。
- 各地认定流程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步骤和目标一致,即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及时获得帮扶。
通过以上步骤,监测对象认定工作能够规范、高效地进行,为防止返贫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