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是基于《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及其修订版本制定的,用于具体指导和规范工伤保险的相关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目的: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都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
费率确定: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
-
工伤认定:
-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 患职业病的;
- 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时限。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时间申请,则由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提出申请。
-
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伤残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
监督管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保险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
请注意,上述信息概括了《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可能因地区而异,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有所调整。因此,对于最新的规定和详细的操作流程,建议查阅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发布的最新文件或官方网站获取最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