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二金缴费基数是指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时所依据的工资标准,具体规则如下:
一、缴费基数范围
-
上限
通常为职工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例如:某省平均工资为6000元,则上限为18000元。
-
下限
一般为职工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例如:某省平均工资为6000元,则下限为3600元。
-
实际操作
-
多数单位以职工月基本工资为基数缴费,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广州2024年为2500元)。
-
若职工工资高于上限,按上限缴费;低于下限则按下限缴费。
-
二、缴费基数与工资的关系
-
计算公式
-
养老保险 :单位20%,个人8%;
-
医疗保险 :单位6-8%,个人2-4%;
-
失业保险 :单位1%,个人1%;
-
工伤保险 :单位1%,个人0%;
-
生育保险 :单位1%,个人0%;
-
公积金 :单位5%-12%,个人5%-12%。
-
-
示例
假设某职工2024年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
-
缴费基数为8000元(未超过上下限);
-
单位每月缴纳社保费用:
-
养老:8000×20% = 1600元;
-
医疗:8000×8% = 640元;
-
失业:8000×1% = 80元;
-
其他:工伤保险0元,生育保险0元,公积金8000×10% = 800元。
-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地区差异
不同城市对社保缴费基数上限和下限的设定可能不同,例如北京下限6821元,上海上限36921元。
-
基数调整
-
年度调整时,若职工工资高于新基数上限,则按上限缴费;低于下限则按下限缴费。
-
灵活就业人员基数下限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广州2500元)。
-
四、法律依据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缴存比例不低于5%,不高于12%;
-
《社会保险法》 :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
以上内容综合了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规定及地区实践,具体操作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