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程序, 移送起诉告知书送达时不会直接导致收监 。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诉讼阶段与收监时机的区别
-
移送起诉阶段
该阶段属于刑事诉讼的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判断,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
收监阶段
收监是指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关押于监狱执行刑罚,这一行为发生在 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 。根据《监狱法》第十五条,只有当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罚时,才会启动收监程序。
二、移送起诉与收监的关系
-
程序顺序 :移送起诉是刑事诉讼流程中 早于收监的环节 ,二者在时间上不重叠。
-
条件差异 :移送起诉时案件尚未进入审判程序,无法确定最终判决结果,因此无法直接决定收监。
三、影响是否收监的关键因素
-
案件性质与证据
若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检察机关可能建议逮捕并收监。但若罪行较轻(如判处管制、拘役)或存在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如无社会危险性),则可能继续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条件
取保候审需满足《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若在取保候审期间未出现违规行为(如离开居住地、干扰证人作证),通常不会被收监。
-
判决结果
最终是否收监取决于法院的判决。若判决宣告有罪且判处实刑(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则进入收监程序;若判处缓刑,则无需收监。
四、总结流程图
公安机关侦查 → 移送起诉 → 审查起诉 → 法院审判 → 判决生效 → 执行收监
在 移送起诉阶段 ,由于案件尚未进入审判程序, 不会直接导致收监 。是否收监需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及是否满足取保候审条件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