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作为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但仍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压力。通过节水技术推广、跨区域调水工程及生态治理,当地用水结构持续优化,但受自然条件限制,部分区域生产生活用水依然紧张。
自然条件限制明显。宁夏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水资源先天不足。北部引黄灌区依赖黄河水支撑农业,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
节水技术缓解农业用水压力。宁夏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500万亩,农业用水占比从90%下降至80%以下,水稻种植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每亩节水40%。工业领域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2%,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跨区域调水工程保障用水安全。宁夏实施“扬黄工程”“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等,年均调水超7亿立方米,解决了1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难题。黄河水权转换机制将农业节约水量调配至工业和生态领域,缓解了供需矛盾。
生态治理改善水资源承载力。通过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宁夏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8.4%提升至2023年的18%,年入黄泥沙量减少80%,土壤保水能力增强。湿地恢复工程使湖泊湿地面积增加50%,局部小气候得到调节。
当前,宁夏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措施逐步摆脱“绝对缺水”困境,但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构成挑战。公众需提升节水意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