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黑梨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普通梨高温加工后的虚构产物。
1. 虚构的高原特产
- 市场热销:2025年,一种名为“藏乌梨”的黑色表皮梨在市场上迅速走红,被商家宣称为“世界之巅、川藏特产”,产自西藏高原,是名优果品。
- 专家辟谣: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表示从未听说过此品种的梨,业内专家也指出从未发现过原生黑皮梨物种。
2. 普通梨高温加工而成
- 实验验证:新京报记者通过实验发现,普通梨经高温加工后短时间便可形成黑色表皮,从而伪装成“藏乌梨”。
- 成本低廉:这种加工方式成本低廉,普通梨的产地收购价每斤仅1元-3元,而“藏乌梨”的售价却高达每斤7元-31元。
3. 涉嫌欺诈消费者
- 虚构产品:商家通过虚构“藏乌梨”的产地和功效,利用消费者对地域特色的信任,牟取暴利,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欺诈行为。
- 法律追责: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电商平台未能履行对商家资质及商品信息的审核职责,也有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4. 市场监管介入
- 店铺下架:相关报道发布后,部分电商平台店铺已下架“藏乌梨”,但仍有部分店铺在售。
- 监管排查:有发货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启动排查,以遏制这种欺诈行为。
5. 理性消费提示
- 警惕营销骗局:消费者应警惕过分鲜艳的外观和夸大功效的营销,避免落入“水果骗局”。
- 选择自然水果:自然水果已足够满足日常所需,无需追求虚构的高端水果。
总结:西藏的黑梨并不存在,市面上的“藏乌梨”是普通梨高温加工后的虚构产物,消费者应保持理性,警惕营销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