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鹤州
怀化被称为“鹤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需结合历史记载和传说综合理解:
一、历史命名依据
-
古称“鹤州”
怀化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因避讳改名“鹤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宋代。据《新唐书》记载,唐长安三年(703年)设置舞州,开元十年(725年)更名为鹤州。这一名称与鹤的意象可能源于当地自然景观或文化象征,但具体典故已失传。
-
行政区划演变
宋朝熙宗七年(1074年)将“蛮砦”改为“怀化砦”,意为“怀柔归化”,体现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理念。这一名称与“鹤州”并行使用了一段时间,直至现代。
二、传说与地标因素
-
三鹤雕塑说
部分说法认为,怀化火车站曾有一组三鹤鼎立的雕塑,成为当地标志性景观。外地人因见此雕塑联想到鹤,逐渐将“鹤”融入城市名称,形成“鹤城”的别称。但此说法存在争议,因相关雕塑已于上世纪90年代拆除。
-
自然景观关联
怀化境内有“白鹤岩”等自然景观,与鹤的意象相符。但这一关联更多是文化意象的延伸,而非命名的直接依据。
总结
怀化被称为“鹤城”的根源在于其历史上的“鹤州”命名,而“鹤”元素的融入则与传说中的三鹤雕塑或自然景观相关。两种说法并存,反映了名称形成的多元性。目前官方名称仍为怀化市,而“鹤城”多作为历史或文化符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