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下面是收集到的食品安全十条基本常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 选购食品看包装信息:查看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也不能图便宜买一些觉得“物美价廉”的食物。
- 检查食品的外观、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混有异物的食物或者其他性状异常的食物。
- 避免到无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品:不到无证或者卫生不合格处购买食品,减少安全隐患。
-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的餐具要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承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 健康饮食习惯: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 识别掺假、掺杂和伪造的食品:防止颜色过于艳丽、食品呈不自然颜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保质期过长的食品、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散装食品。
-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种类:腐败变质、霉变、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可能对身体有害的食品;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等。
- 食品的储存:要做到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防霉、防鼠、防虫、防蝇。
- 清洗果蔬的方法:包括水洗浸泡法、清洗后碱水浸泡法、去皮法、储存法、加热法、阳光晒法。
- 健康饮食的行为准则: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无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食品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