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保障健康的基础,掌握以下10条核心知识能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 ①购买食品认准正规渠道和完整标签;②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③食物需彻底煮熟(70℃以上);④冰箱储存不超过安全时限;⑤拒绝“三无”和过期食品;⑥勤洗手、保持厨具清洁;⑦慎食高风险食物(如野生蘑菇、生肉);⑧儿童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盐食品;⑨剩菜需冷藏并彻底加热;⑩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立即就医。
- 选购规范:购买时检查包装是否有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及SC标识,避免无证摊贩食品。变质的酸奶、发霉食材等异常食品坚决丢弃。
- 加工卫生:处理生肉、海鲜后需彻底洗手,刀具案板生熟分开,避免微生物污染熟食。
- 烹饪安全:肉类、蛋类必须煮熟至中心温度70℃以上,剩菜复热需沸腾,不食用室温放置超2小时的食物。
- 储存科学:熟食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食品不宜反复解冻,定期清理冰箱防止细菌滋生。
- 儿童饮食:限制糖果、膨化食品和含糖饮料,保证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铅污染(如皮蛋)。
- 个人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物,生吃瓜果前充分清洗。
- **风险:不采食不明野菜野果,慎购颜色异常鲜艳的加工食品(可能含过量添加剂)。
- 应急处理:误食变质食物后立即饮水催吐,保留可疑食品样本供检测,及时就医。
食品安全无小事,从选购到烹饪的每个环节都需谨慎。养成科学饮食习惯,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关爱。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