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取消了吗

根据近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相关信息,国家粮食局已经不再存在,其职能已整合至其他机构。具体情况如下:

  1. 机构整合背景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原国家粮食局职责被整合至该机构,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2. 相关配套改革

    • 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取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免征增值税的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

    • 2018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后,取消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进一步简化了粮食流通管理。

  3. 历史职能转变

    国家粮食局曾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行业指导及储备粮行政管理,其核心职能已随机构改革转移。例如,粮食收储资格许可的取消(2015年)和粮油关系迁移证明的废止(2019年)均体现了职能调整方向。

国家粮食局已于2018年通过机构改革被整合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其原有职能已随政策调整而转变或取消。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山楂怎么全年保存不烂

山楂如何实现全年保存不烂? 山楂的全年保存不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科学方法实现: 低温冷藏 : 温度控制 :将山楂置于0-4℃的低温环境中,可有效减缓其呼吸作用和微生物活动,延长保鲜期。 包装要求 :使用透气性良好的包装材料,如纸箱或塑料筐,避免使用密封袋,以防山楂因呼吸作用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导致腐烂。 气调贮藏 : 气体调节 :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山楂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长

健康知识 2025-04-14

山楂片去核好还是不去核好

山楂片去核更好,因为核中含有苦杏仁甙和金丝甙等成分,虽然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味道苦且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部。山楂核的脂肪含量高于果肉,食用后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去核可以提升口感,减少对胃的刺激,同时避免因核中成分导致的不适。 1. 去核的优点 提升口感 :去核后的山楂片口感更佳,避免了苦味。 减少胃部刺激 :山楂核中苦杏仁甙等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去核后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降低消化负担

健康知识 2025-04-14

山楂保存最简单方法

冷藏或密封 山楂的保存方法需根据其保存状态(完整或切开)选择,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简单方法: 一、完整山楂的保存方法 冷藏保存 清洗后用保鲜膜密封,排出空气后放入冰箱冷藏室(0-4℃),可保存20天左右。 若使用塑料袋,需扎紧袋口或放入细沙层密封。 细沙保存 罐中铺细沙,分层放置山楂和细沙,密封盖子。细沙可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山楂发霉。 二、切开山楂的保存方法 盐水浸泡 清洗切开的山楂后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带属于森林带

苔原带不属于森林带,而是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的地带,属于典型的 非森林植被带 。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植被特征 植物组成 苔原植被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矮小灌木为主,缺乏高大的乔木。 土壤条件 土壤多为冰沼土,夏季水分难以下渗,土壤冻结期长,养分贫瘠。 二、气候条件 温度 :全年低温,夏季短暂且热量不足,冬季漫长严寒,常伴暴风雪。 降水 :降水量较少,且多以降雪形式出现。 三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生态是什么意思

苔原生态是指生长在寒冷永久冻土地区的生态群落及其环境特征。以下是关于苔原生态的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分布 苔原是寒带植被的代表,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形成一条大致连续的生态地带,位于森林植被带与北极冰盖之间。其分布受气候条件限制,主要处于极圈内的极地东风带,具有以下特征: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土壤下存在永久冻层 风速极大,常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二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和冻原的区别

定义、植被、气候等 苔原和冻原实际上指的是 同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有一些区别: 定义 : 苔原,也叫冻原,是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和寒温带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植被带。它主要由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是寒带生态系统的一种典型代表。 植被 : 苔原的植被以苔藓和地衣为主,这些植物能够在极端寒冷和干燥的条件下生存。虽然有时也会有一些耐寒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带和冰原带的区别

苔原带和冰原带是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极地气候类型,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布区域 苔原带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以及南极洲内陆的冰盖边缘地带。 南半球因海洋环绕,基本不存在苔原气候。 冰原带 主要覆盖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地,南极冰盖是主要组成部分。 二、气候特征 温度 苔原带:最热月气温0-10℃,冬季漫长且极寒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带常绿植被为什么常绿

减少水分蒸发,适应严寒 苔原带常绿植被常绿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环境适应性特征 减少水分蒸腾 常绿植物的叶片通常呈针状或肉质化,表面覆盖厚厚的蜡质层,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在苔原这种水分稀缺的极地环境中,水分保持是生存的关键,因此减少蒸腾作用是常绿植被的重要适应策略。 短暂营养期的优化利用 苔原植物的生长季非常短暂,常绿特性使它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和苔藓区别

苔原和苔藓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两者的比较: 生长环境 苔原 :苔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生物对极地的恶劣环境有很多特殊的适应。 苔藓 :苔藓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

健康知识 2025-04-14

苔原是什么意思

寒带植被带 苔原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极圈内及温带、寒温带高山地区,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定义 苔原是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耐寒灌木为主导植被的寒带生态系统,因植被以低等植物为主而得名“苔原”。其核心特征是覆盖着永冻层的寒冷地表,仅夏季短暂解冻时支持植物生长。 二、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延伸至北极海沿岸,覆盖格陵兰岛等地

健康知识 2025-04-14

职业病防治法1-2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20条的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健康知识 2025-04-14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采取的6项核心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包括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制定防治计划、建立档案制度等,违反者将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 ​ 这些措施从组织保障到应急处理全覆盖,是预防职业病的法律基石。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备​ ​ 用人单位需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有专人负责。这是落实防治责任的首要环节。

健康知识 2025-04-14

职业病防治内容有哪些

职业病防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职业病的分类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为10类132种,涵盖: 呼吸系统疾病 (如尘肺病、职业性肺炎) 皮肤疾病 (如接触性皮炎、职业性湿疹) 眼病 (如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 耳鼻喉疾病 (如噪声聋、铬鼻病) 肿瘤 (如石棉肺癌、膀胱癌) 其他 (如职业性哮喘、金属烟热) 二、职业病的预防

健康知识 2025-04-14

职业病目录中职业病有几种

根据最新调整,《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已更新为 12大类135种职业病 ,并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具体调整如下: 一、新增职业病类别及病种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新增腕管综合征(适用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 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 二、其他调整说明 类别整合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几种

39种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共分为甲、乙、丙三类,总数为 41种 。其中新增加的传染病数量需结合不同时期的调整情况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分类标准 甲类: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28种(如新冠肺炎、艾滋病等) 丙类:11种(如流行性感冒、伤寒等) 新增传染病情况 截至2022年7月,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 39种 ,包括新冠肺炎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具体分类如下: 甲类传染病 : 鼠疫 霍乱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都必须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防治法多少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以下三类,具体数量如下: 一、传染病分类及数量 甲类传染病 共有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共有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丙类传染病 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总计 :甲类2种 + 乙类26种 + 丙类11种 = 41种 。 二、其他说明 分类标准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传染病防治的核心方法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关键措施,同时结合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和科学消毒等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是阻断传播的关键。避免接触疑似病例,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及环境及时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飞沫、接触、虫媒等),采取针对性措施: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加强免疫力以及及时就医 。以下分点详细说明: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例如,流感疫苗可减少50%-60%的流感发病率,麻疹疫苗则有效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2.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健康知识 2025-04-14

传染病防治制度

传染病防治制度 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其核心亮点 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和全民参与。 预防为主 是传染病防治制度的基本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

健康知识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