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和苔藓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两者的比较:
-
生长环境
- 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生物对极地的恶劣环境有很多特殊的适应。
- 苔藓:苔藓植物分布范围极广,可以生存在热带、温带和寒冷的地区(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苔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局部生长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
-
形态特征
- 苔原:苔原植被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能够适应北极特殊环境的生活特征。苔原多数的种为常绿植物,包括可贴地的针叶灌木,坚硬扁平的小灌木和灌木,石南型叶、叶缘。
- 苔藓: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通常喜欢有一定阳光及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
生态功能
- 苔原:苔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苔原的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弱,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 苔藓:苔藓植物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O2的固定和森林更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苔藓植物还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苔原与苔藓在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生态功能方面均展现出鲜明的差异。苔原以其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特性,成为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独特性的重要窗口;而苔藓则凭借广泛的适应性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