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在1881年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已正式回归中国,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是具体分析:
-
历史背景与收复过程
1871年沙俄通过《伊犁条约》强占伊犁河谷,但清政府在左宗棠等将领的军事压力下,于1881年通过《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了大部分领土,仅保留了赛里木湖以东、以南的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省,伊犁成为新疆重要的边防枢纽。
-
赔款与战略意义
收复伊犁河谷时,清政府支付了900万卢布赔款,但此举基于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
地理位置 :作为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交通枢纽,控制伊犁可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
资源与农业 :河谷地区富饶,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基地,对稳定边疆经济意义重大;
-
战略屏障 :与新疆其他地区形成地理隔离,增强边防安全性。
-
-
现代边界现状
当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已明确划过伊犁河谷,该区域不再属于中国领土。中哈边境的设立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现状。
伊犁河谷在19世纪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已回归中国,现代中国无法再收回该区域。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战略、经济和边防的深远影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