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的“另一半”通常指其西侧的外伊犁盆地。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
地理位置
伊犁河谷西侧为外伊犁盆地,两者以伊犁河为界,形成狭长的地理单元。
-
地形特征
-
西部海拔较高(2000-3000米),东部逐渐降低至500-800米,形成阶梯状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
-
被北天山(如别珍套山、科古琴山)和南天山(如哈尔克他乌山、那拉提山)环绕,形成向西开口的喇叭状谷地。
-
二、气候与生态特征
-
气候条件
-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天山山脉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形成地形雨。
-
昼夜温差大,土壤保水能力强,适宜森林和草原生长。
-
-
生态景观
-
以荒漠为主,植被稀疏,大部分区域为无人区。
-
西侧分布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沙漠和戈壁,生态条件严酷。
-
三、历史与人类活动
-
历史背景
-
伊犁河谷与外伊犁盆地曾为一整体,但因沙俄时期的人为划分,形成现状。
-
伊犁九城等历史遗迹位于河谷部分,而外伊犁地区开发较晚,保留更多原始风貌。
-
-
资源与开发
-
水资源相对匮乏,风沙活动频繁,生存环境恶劣。
-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该地区的开发力度,但沙漠化问题仍需长期治理。
-
总结
伊犁河谷西侧的外伊犁盆地以荒漠、戈壁为主,生态条件严酷,与河谷的湿润绿洲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共同构成新疆西北部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其分界线(如霍尔果斯河)成为中哈边境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