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苦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普洱茶的变种,学名Camellia assamica var. kucha。它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金平县铜厂乡瑶山村附近,生长在海拔1320米至1390米的山坡上。
苦茶的叶片为薄革质,椭圆形,长8~14厘米,宽3.5~6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干后深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有疏毛。花白色,1~3朵腋生,花柄长8~12毫米。果实为蒴果,扁三角球形,直径2~4厘米,3~4室,每室种子1~3个。
苦茶中含有特有的苦茶碱,含量高达1.3%~3.4%,其次是咖啡碱和可可碱。苦茶碱具有抗抑郁、镇静催眠和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茶叶苦味是由儿茶素、茶皂素、咖啡碱和氨基酸形成的复合物引起的。
苦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被广泛用于制作茶品。在清朝时期,云南苦茶成为了中国南方的主要茶饮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苦茶逐渐成为了云南地方的特色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