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别称“八桂”的由来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名称起源
-
自然景观象征
广西因盛产桂树而得名,桂树成林的景象被古人形容为“八桂成林”,“八”象征数量之多、茂盛之极。最早可见于《山海经》的记载,但“八桂”作为广西代称的系统性使用始于唐代。
-
行政区划演变
战国至秦汉时期,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桂林郡,故以桂林为名。唐代韩愈在《游天台赋》等文献中首次以“八桂”指代桂林,官书也自此采用该称谓。
二、文化内涵
-
文学意象
“八桂”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赞颂广西山水之美,如韩愈的“八桂森挺以凌霜”,成为文化符号。
-
桂系文化载体
因桂林在岭南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八桂”逐渐演变为广西整体文化的代称,与“桂系”(指以桂林为中心的地域政治文化圈)形成关联。
三、历史演变
-
早期称呼 :先秦时期已有“桂林”之称,秦始皇设桂林郡后延续使用。
-
正式定型 :明代《大明一统志》明确将“八桂”作为广西全称,此后成为官方文书和文人雅称。
-
现代延伸 :广西简称“桂”,与福建“八闽”(源自百越部落)形成对比,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八桂”是广西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结合,既指桂林的标志性景观,也承载了广西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