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冬至的日期是12月21日,属于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精准时间为北京时间18时02分,标志着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进入天文意义上的深冬季节。
-
冬至的天文意义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270°,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少,气温持续走低,而南半球则正值盛夏。这一天后,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但气温受“滞后效应”影响仍会继续下降。 -
2025年冬至的时间计算
根据天文观测和历法推算,2025年冬至的具体时间为12月21日18时02分(北京时间)。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与公历年的微小差异,冬至日期通常在12月21日或22日之间波动,但2025年固定在21日。 -
冬至的文化与习俗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亚岁”,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习惯吃饺子、馄饨,南方则盛行汤圆、年糕,寓意驱寒祈福。部分地区仍保留祭祖、数九等习俗,体现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
气候变化对冬至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冬季整体推迟,但冬至作为天文现象的时间不受气候干扰。不过,气象学上的冬季长短可能因气候异常出现波动,例如暖冬现象会缩短实际寒冷周期。
冬至不仅是节气转换的节点,更承载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涵。建议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同时通过参与传统习俗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