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食物过敏反应由8类常见过敏原引发,包括牛奶、鸡蛋、花生、甲壳类(如虾蟹)、鱼类、大豆、坚果(如杏仁、腰果)和小麦。这些食物中的致敏蛋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严重反应,儿童尤其需警惕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 牛奶与乳制品:含乳糖和酪蛋白,婴幼儿过敏率高,症状多为腹泻或湿疹。
- 鸡蛋: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烘焙食品需注意成分标注。
- 花生:过敏反应剧烈,需严格避免含花生酱或交叉污染的加工食品。
- 甲壳类与贝类:虾蟹的肌球蛋白易引发急性症状,部分人需警惕运动诱发性过敏。
- 鱼类:深海鱼与淡水鱼均含致敏蛋白,烹饪高温无法完全破坏其活性。
- 大豆及其制品:豆腐、酱油等隐藏来源多,亚洲人群需重点关注。
- 坚果类:核桃、榛子等交叉过敏常见,可能伴随花粉过敏反应。
- 小麦与麸质:乳糜泻患者需终身避食,注意酱料、啤酒中的隐形添加。
预防过敏的核心是严格规避致敏食物,阅读标签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排查过敏原,避免误判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