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作为浙江“西大门”,历史上曾因行政隶属关系和发展资源分配不均被金华长期压制,导致其经济、交通和城市发展滞后数十年。 尽管衢州拥有“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南孔文化底蕴,但金衢分家前的行政捆绑、产业布局失衡以及基础设施依赖金华等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拖累了衢州的独立发展进程。
衢州被金华耽误的核心矛盾集中在三方面:一是1985年撤地建市前,衢州长期作为金华下辖县级市存在,重大基建和产业资源优先向金华集中。例如早期铁路分拨中心、高速公路枢纽均设在金华,衢州物流需绕行金华,运输效率低下,直到2024年顺丰衢州产业园启用才缓解这一问题。二是金衢盆地的发展政策长期向金华倾斜,金华凭借更大平原面积(2700平方公里vs衢州1325平方公里)和人口基数(705万vs228万),获得更多省级资源投入,形成“强金华、弱衢州”的虹吸效应。三是衢州在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中受限于历史包袱,如江山火车站北迁、工业区选址失误等决策,进一步拉大与金华的产业差距。
衢州的“追赶”近年来初见成效:通过布局锂电池新材料、智慧物流和生态旅游等新赛道,2024年GDP增速达6.4%,高于金华(6.3%),但经济总量仍不足金华三分之一。其“南孔圣地”“钱江源国家公园”等文化生态IP的打造,与金华“义乌商贸”“横店影视”形成差异化竞争。未来需突破交通瓶颈(如杭衢高铁)、深化“碳账户”等绿色金融改革,才能彻底摆脱历史制约。
总结来看,衢州与金华的差距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四省通衢”的区位价值和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新发展动能。两地协同而非竞争,或许是破解“金衢盆地发展不平衡”的更优路径。